2025年7月9日中国互联网大会:邬贺铨院士谈5G技术革新与场景落地
7月9日,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围绕5G技术发展展开分享,系统阐述了这一通信技术对网络架构的重塑作用、业务创新模式及具体应用场景。
从技术层面看,5G正以系统性变革重塑网络底层设计。相较于传统网络架构,其升级体现在五个关键维度:连接特性从无连接模式转向面向连接的稳定传输;转发能力从L3层包转发延伸至L1.5层交叉连接处理;业务传输方式突破"一刀切"限制,通过虚拟切片技术实现精准分流;云架构从依赖单一核心云,发展为"中心云+边缘计算"的协同模式;网络开放性显著增强,移动通信系统正从封闭走向更开放的互联网化业务形态。
在业务生成机制上,5G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。面对当前部分应用场景尚不明确的现状,其采用类似"APP开发"的开放体系——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模块化设计,为未知业务预留扩展空间,这种模式让网络服务能快速适配多样化的用户需求。
具体到应用场景,5G已显现出多领域的实用价值。在消费端,高清移动视频的流畅播放、VR/AR沉浸式体验的普及,都依托于5G的高带宽特性;在医疗领域,5G的低时延优势让远程手术的实时操控成为可能;工业场景中,5G正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支撑,推动物联网设备、机器人的高效互联。此外,网联汽车、无人驾驶、数字孪生农业等新兴领域,也都因5G的加入拓展了技术落地的边界。
值得关注的是,5G的技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应用层面,更推动了整个通信领域的创新。通过云化、虚拟化、互联网化等技术的系统融合,5G内生增强了移动宽带、高可靠低时延和大连接三大核心能力,为后续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。从产业发展阶段看,其商用时间点恰好与消费互联网深化、工业互联网起步的关键期重合,同时契合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热潮,这种"时代性"让5G得以在消费与产业领域同步开拓新应用。更深远的是,5G正开启互联网发展的全新篇章,为中国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。
还没有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