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局之战,决战南天门!中国远征军曾在松山,打响南天门之战!

#时事热点头条说#

要说缅北最难打的地方是哪里?那一定是南天门。果敢战役最惨烈,最巅峰的一战,也必将诞生于南天门。可以说,南天门一日没有被攻克,果敢同盟军就一日不能说胜利。南天门是整个果敢地区的制高点,俯视老街。即便果敢同盟军拿下了老街,缅军也依然可以依托于南天门,俯瞰老街,随时打回来。基本上是,谁控制了南天门,谁就控制了老街。

在2015年时,果敢同盟军就与缅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南天门之战。当时,缅军调来3个师的兵力,配属3个炮兵营,1个火箭炮营,在短短12个小时内,就向南天门发射了1万发炮弹,投入4架武装直升机,支援地面部队,猛扑南天门。镇守在南天门的果敢同盟军没有受枪伤的,全都是被大炮轰死的。这是一场必败的战役,果敢同盟军的战士临死前,互相安慰。有的说:“如果我牺牲了,请照顾我的爹妈。”

另一个说:“我死了,你帮我挖个坟,坟头朝北,那是老祖宗的方向。”第三个接着说:“你要是死了,我也完了。我没有办法帮你挖坟了,只能让老缅帮着埋了。”最后的结局毫无意外,孤立无援的果敢同盟军,没有补给,没有支援,尽皆阵亡。南天门就此落入缅军的手里。

中国也曾打过一场惨烈的“南天门之战”。但这个“南天门”不是指果敢的南天门,而是指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内的松山。松山海拔2200公里,是中国云南越过怒江,通往缅甸的门户。在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里,惨烈的“南天门之战”讲述的就是松山战役。

1942年5月,为了保护滇缅公路,中国组织首批10万远征军部队,深入缅甸,援助英军。后来,这一数字被增加到30万以上。可英军自命不凡,拒不配合中国远征军,在指挥上各打各的。结果是,英军被日军打得抱头鼠窜,而远征军不得不带个拖油瓶,越打越不顺利。

打到后期的时候,中国远征军遭遇一系列战败,被迫退回云南境内,以怒江为天堑,两军隔着一座惠通桥,开始了长达2年的拉锯战。在撤退时,不少远征军战士没能跟上主力部队,被落在了缅北。后来,这些国军将士就融入了缅北,成为了国军经略缅北的第一批老兵。

可当中国远征军撤回云南后,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切断了。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后勤运输大动脉,绝不可被日军所控制。加上当时已经是1944年5月了,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,苏联在东欧发起全线反攻,诺曼底登陆作战,即将打响。站在国际层面,形势一片大好,日军战败已成必然。

这时,国军不甘寂寞。毕竟,美苏英法等盟友,都重猛烈反扑,士气如虹。蒋介石为了赶上国际反攻潮流,就准备发起滇西大反攻,以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。

1944年5月11日,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秘密渡过怒江,正式拉开松山战役的序幕。可对面的日军早就提前得知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计划。大约2个月前,一架中国飞机在大雾中迷航,迫降在日军占领的腾冲,被日军俘虏,他身上携带的密码本被日军缴获,相关作战计划都被日军成功破译。为了迎战中国远征军,日军第56师团以松山为核心阵地,修建大量地道、堡垒,几乎把整座山都挖空了。日军放言:“中国远征军不伤亡10万,就休想攻下松山!”

原本驻守在松山的日军有3000人,却被调走3000人支援腾冲,加上后来抵达松山的300名伤员,一共只有1300名日军驻守松山。一开始,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就做出了一个误判,他认为松山的日本守军只有300人左右,便出动两个新兵团,约2000人,配合重炮部队,进攻松山。

当国军重炮猛轰的时候,日军都躲在地道、堡垒之中。国军炮火虽猛,却无法伤到日军。等国军步兵向山上冲锋时,日军就钻出堡垒,猛烈反击。因为很多国军战士都是新兵蛋子,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,第一波冲锋就遭遇了惨重损失,大量国军士兵倒在了松山之上。好消息是,国军第83团绕到日军身后,切断了松山日军的退路,形成了“关门打狗”的有利局面。

可这1300名日军极为顽强,拼死抵抗,他们利用地道、暗堡,一次又一次打退国军的冲锋。第82和第83两个新兵团,很快就损失过半,中国远征军被迫调派全副美械的第8军前来支援,部署大炮数百门,对松山进行狂轰猛炸。可冲锋的士兵,还是被日军打得伤亡真惨。大炮根本轰不开日军的堡垒。

没有办法,作为第8军副军长的李弥询问战士:“需要有人背上炸药包,去炸掉日军的碉堡。谁愿意去?”一个名叫周汉祥的湖南战士,站了出来。他背着炸药包,捆在身上,借着浓雾的掩护,躲避日军的机枪,纵身一跃,跳入日军碉堡。一声爆炸过后,碉堡内的日军全被歼灭,但周汉祥也永远地牺牲了。

就靠着这样的人肉战,像拔钉子一样,一个一个地打上去。1300名日军,竟然在这座小小的山峰之上,顽固地坚守了95天!中国远征军发动十次大规模冲锋,才把松山攻克。可代价却是惨重的,中国远征军在占据绝对人数、火炮优势的情况下,竟然付出了5000多人的伤亡,战损比高达6比1。

为什么松山会这么难打?关键就在于,日军在松山上修建了3到4层的暗堡。第一层用于侦察与射击,第二层用于睡觉,设置射击孔,以便于夜战,第三层用来储存弹药和粮食。有的暗堡还设置了第四层,修建大型地下室,各个暗堡之间用地道连通,交错纵横,四通八达,把松山变成了一座地下堡垒。他们把汽油发动机改装成发电机,让日军在坑道里还能用上电灯,堪称鬼斧神工。

这种坑道最怕的不是大炮,而是火焰喷射器。在冲绳岛战役中,美军就大规模装备火焰喷射器,烧烤地道、暗堡中的日军。在美国援助下,中国远征军也拿到了火焰喷射器。在巴祖卡火箭筒的掩护下,国军步兵使用火焰喷射器,烧烤小鬼子,这才一点一点打下松山。

因抗战已经进入末期,中国兵源不够用了,很多娃娃兵都被送上了战场。一个名叫张全胜的娃娃兵只有9岁,在松山战役中被日军俘虏。日军问他:“你想怎么死?”张全胜的回答是:“我已经死了,可中国永存!”

松山战役的最终胜利,让中国再次打通滇缅公路,也拉开了抗日战场反攻的序幕。对中国人而言,“南天门”不只是一座山,而是一座丰碑。在这座丰碑上,镌刻着无数中国远征军战士的姓名。他们的血也许早已流干,但军魂永远不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