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作家都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,王小波把他的这颗心写在了他的作品里。
王小波二十岁的那一天,正是他的《黄金时代》。
第一次认识王小波是在我初中的时候,那时候他的《黄金时代》、《白银时代》、《黑铁时代》“时代三部曲”,让我对文学有了新的看法。他的文字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的作家一般枯燥乏味,他的文字可以说是“放浪不羁”,让读者看了都是一种“冲击”,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。
不懂王小波的人会说他的书很黄,懂王小波的人会说那是他诚实不掩饰。
出生于北京52年的王小波,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一生,他和李银河的爱情故事,是一段佳话。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。
王小波被称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一样的人物,在我心里中国文坛的领袖。你也许还未读过他的书,但一定听过他的一句话:
“一辈子很长,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。”
你以为他说的是经历,但他说的是自己。
熟悉王小波的读者,在看到电影《太阳照常升起》里陈冲扮演的那位林大夫时,也许会心里一动,感到似曾相识。
那位风情万种、总是浑身湿漉漉的女医生,不禁叫人心头闪过王小波《黄金时代》的女主人公:陈清扬。
有评论家说,《黄金时代》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贡献了最叫人浮想联翩的女性形象,同时,也打破了人们对“爱情”及两性关系的刻板印象——看似三观尽毁,实则纯情至极。
那段时间因为《黄金时代》里王小波写的话,席卷了“朋友圈文案”。
“那一天我二十岁,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。我有好多奢望,我想爱,想吃,还想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后来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人一天天老下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”
“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,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。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,什么也锤不了我。”
王小波说出了我们所有人对命运的不服气,与命运抵抗到底。
那个时代对爱和性都是懵懂且新鲜的,王小波:在放肆无忌中,享受“重口味”纯爱
以大胆性描写为人瞩目的《黄金时代》,实则是对“爱情”的拨乱反正。从当下的角度看,它更是一部充满女性意识的作品。
他自己曾说:“《黄金时代》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,写得很精致。倾注了我对小说的所有想法。”
1980年王小波和李银河结婚,结束了长久的书信“爱情”。王小波对爱情的表达,被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所喜爱。
1997年4月11日,因心脏病突发辞世,享年45岁。成为了那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
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,有趣的灵魂太少。而如王小波这般睿智、有趣、理性又特立独行的人,你很难遇上第二个!
《黄金时代》字里行间,都是他对那个时代、现实、普通人生活的呐喊,文字里流淌着真挚的感情,没有半点矫揉造作。《黄金时代》的创作背景是来源于王小波去云南兵团劳动,那是他刚开尝试写作。
虽然《黄金时代》不是第一本出版的书,但它可以说是王小波真正的处女座,《黄金时代》经历了三次以上的修改,最后于1994年问世。
《黄金时代》由四部分组成:黄金时代、三十而立、似水流年和我的阴阳两界。以“王二”回忆自述的方式展开,这也对应上了王小波自己人生的经历四个阶段。
《黄金时代》的问世并不容易,书中有过多文学上不过关的词汇,但是这些都是王小波这本书的精华。语言风格偏口语化更加的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。
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:
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,无所谓去哪,无所谓见谁。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,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。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我不能选择怎么生,怎么死;但我能决定怎么爱,怎么活。
所谓“黄金时代”,若干年后的王二认为,“不管怎么说,那是我的黄金时代。虽然我被人当成流氓……我身上带有很多伟大友谊,要送给一切人,因为他们都不要,所以都发泄在陈清扬身上了。”
对陈清扬来说,“那也是她的黄金时代,虽然被人称作破鞋,但是她清白无辜。”
而对所有年轻过,或正年轻的人而言:黄金时代,就是疯狂燃烧,就是放肆无忌,而且必然的,需要远离常态生活。
王小波,一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作家,他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的真相。
爱情也好,个人志趣也好,王小波总能在世俗无孔不入的荆棘中,找准自己的心之所向。
一辈子很短,让我们和有趣的王小波在一起。
想了解有趣幽默,说话富有力量的王小波,“时代三部曲”是你的首选。让我们当一个正直且快乐的人吧。
点击下方,让你品读不一样的文学。
王小波精品集 黄金时代+白银时代+黑铁时代 时代三部曲 全3册
¥98
购买
还没有内容